李文华:回报乡邻,是我不变的情怀

2022-08-22 09:23:20来源:泰州日报作者:钱兰 实习生 张芯语 通 讯 员 吴鹏 严文娟

李文华在修剪果树。钱兰供图

  【人物名片】

  李文华

  泰州市第六次党代会代表

  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

  泰州市优秀共产党员

  泰州市劳动模范

  兴化市泓林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小时候哼着林湖民歌,听着老一辈讲当年梓辛河伏击战的故事,当时心中充满震撼。长大后事业几经波折,但是在党的政策指引和乡亲们的关怀照顾下,终于有了起色,也给我了回报家乡的机会。”提起十年来的创业经历,李文华充满了感恩之情。

  2013年,李文华从外地返回家乡创业,凭着奋斗向上的冲劲和脚踏实地的干劲,带领林湖乡村民脱贫致富,共同走上小康路。

  “关键时刻是乡亲们拉了我一把”

  1991年,20岁的李文华进入兴化市物资回收利用总公司,凭着一股闯劲,积极钻研业务,很快就被提拔为业务股股长。正当他施展拳脚准备大干一场时,供销系统改制,李文华下岗了。面对生病的母亲、襁褓中的女儿,刚刚三十出头的他何去何从?李文华是个不服输的汉子,思虑再三,他想出去闯闯,决定只身前往昆山打拼。没有盘缠,乡邻们就一点一点地为他凑足路费,让李文华大胆去闯。

  “我能够从事业的低谷中走出来,是乡亲们拉了我一把。当时兜里怀揣乡亲们凑的零钱,我暗暗发誓,不混出个人样决不回村,有了出息绝不忘本!”在昆山的那些年,他打过零工,干过苦力,但从不言放弃,总是坚韧前行。

  后来,李文华瞄准商机,与人合作办起了建材经营部,接着又开办了混凝土有限公司,靠着勤奋、凭着诚信,生意日趋红火起来,在同行当中树起良好口碑,在客户群里赢得声誉。李文华的腰包鼓了起来,信心也立了起来。

  “家乡的发展前景不比苏南差”

  “在外经商多年,我骨子里对家乡的思念随着年岁增长越来越浓。回来后我发现,家乡的发展前景不比苏南差。”李文华说。

  2013年,李文华受家乡兴化招商引资政策和营商环境的感召,决定回到兴化发展。通过走访、考察,李文华最后选择到家乡林湖乡投资农业产业园,并于2013年10月创办了兴化市泓林果蔬专业合作社,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合作社一期投入300多万元,流转土地483亩,新建标准大棚196座,主要生产台湾玉菇等系列甜瓜,甜瓜上市后供不应求。甜瓜收市后,又推出了“稻鸭共养”优质水稻,当年实现销售收入360多万元。

  天有不测风云,2016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龙卷风袭击了泓林生态园,大棚薄膜全部刮飞,钢架被压垮倒在田地里,甜瓜几乎绝收。这场天灾造成直接损失300余万元,重建成本巨大。天灾毁坏了生态园,但没有击倒李文华。兴化市、林湖乡两级政府部门领导第一时间到场了解灾情,保险公司及有关部门也伸出了援助之手。李文华汲取教训,四方筹资,在较短时间内又在生态园搭建起连排大棚,并恢复生产。

  “抓产品质量是必须的,关键是要有拉得出、叫得响的品牌。”李文华说。他主动与江苏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攀亲,合作建设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的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生科研基地及实践教学基地,泓林生态园先后申报“春雨心情”“林湖秋色”品牌,并获评江苏省著名品牌。

  “带领乡邻致富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

  “我是一名党员,尽己所能帮助乡邻脱贫致富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2016年7月,李文华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面对鲜红的党旗,立下铿锵誓言。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李文华更加注重社会效益。泓林合作社从乡邻中吸纳固定员工、临时工110多人,为当地农民每年增加工资性收入100多万元。李文华还言传身教,带动大垛、千垛等周边乡镇和本乡姚富、朱陈、西丁等村160多户农民发展瓜果、葡萄、水稻种植,其中规模种养面积已达2200余亩。姚富村村民景小勇返乡创业,流转土地100多亩种植甜瓜,李文华从种苗培育到移栽管理,全程提供技术帮助,扶持他取得成功。

  现在,李文华与省内及上海、浙江等地大型果品市场建立了紧密型合作关系,力将泓林生态园发展成集高效农业、采摘、垂钓、餐饮于一体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更好地辐射带动家乡发展。

  【十年感悟】

  投以木桃,报以琼瑶。回报乡邻,是我不变的情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党的光辉照在我身上,我希望用最朴实的努力,带领家乡人不断向前冲,用自己微弱的光照亮家乡的土地。——李文华